返回第434页  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('

虽然去过,但毕竟当时没有在意,时间也过去了这么久,绪以灼早已不记得那间宅院在哪儿。即便记得当时的模样,四十年过去君家旧址有多大的变化也很难说。

姜瑜心回想许久,道:“清平镇火情不多,但多少隔个几年就会有一起。我勉强记得几起,但也不知道或下了了什么人——您说的那场火是什么时候烧起来的。”

绪以灼算了算:“两百年前?”上下也可能浮动个五十年的。

姜瑜心:“……”

两百年的话,三个他都没出生呢。

姜瑜心艰难道:“我试着问问吧,也许有人知晓。”

“尽力就好。”绪以灼对能在清平镇发现多少其实也没底。

这里不是修真界,两百年足以让清平镇的人换过好几轮,灭门火灾于当事人而言是毁天灭地的惨剧,但对旁观者而言,又有几分代代流传下来的价值呢?

绪以灼没想到的事,姜瑜心竟然在第二日就带给了他结果。

在逐渐熟悉回来的环境里,绪以灼当夜难得没有打坐修炼,而是沉沉睡了一觉,她一直睡到日上三竿,还是被姜瑜心的叩门声叫醒的。

绪以灼盯着床帐上熟悉的花纹,走了好一会儿神。

有一瞬间,她以为自己还在穿越过来没多久的时候。她在清平镇里过着与普通人一般无二的生活,要走街串巷,要去茶馆听书,要看铺子的账本,但不用御剑,也不用修炼,不用与人斗法,也不用经历生死一线。

她可能就这样平淡地过一辈子,但没什么不好。

在外叩门的可能是叫她一起吃早饭的隔壁老李,也可能是那些叽叽喳喳精力永远也用不完的学徒们。

没了少年声线的清亮,姜瑜心如今粗声粗气的声音将绪以灼唤回了神:“绪姑娘?”

心中的失落久久不散。

院外的姜瑜心老了,多了稳重,但也不可避免地滑向圆滑,再无少年时的清爽与朝气。院内杂草丛生,杂草没过了树下和老李一起乘凉时坐的石凳,绪以灼知道自己也变了。

她很快收拾好自己,给姜瑜心开了门。

姜瑜心是得了消息后立刻让人给自己抬过来的,一见着绪以灼便道:“我找着您说的是哪户人家了,还找着了知道当年发生的事的人!”

说罢就拉着绪以灼上了轿子。

绪以灼懵了有一会儿,一直到轿子上姜瑜心将前前后后一并道来,她才逐渐明白过来。

“我拖关系翻遍了衙门的卷宗,时间对得上的,还就活了一个女孩儿的只有那么一桩!”姜瑜心说道。

绪以灼恍然大悟。

对哦,凡人的地界是有衙门这种东西的,有政府啊!

在修真界待了太久的绪以灼听姜瑜心这么一说才意识到。

约摸发生在两百年前的火情即便清平镇已然没有见证过的活人,但只要政权没有发生巨大变动,记有当时详情的卷宗自然还在衙门封存着。修士是没有类似衙门的机构来管束他们,记录大事的,是以绪以灼完全没想到还可以这样,但姜瑜心昨日一出绪以灼家就奔衙门去了。

请大人们喝了几轮酒,姜瑜心就被准入卷宗库,他找到符合条件的卷宗后,上下打听,终于在今早找出了知晓当年之事的人。

第234章

“发生火灾的那户人家姓君,祖上也是清平镇的大户,衙门里头还存有一份他家家谱的备份。人丁最是兴旺的时候君家足有百来号人,那在清平镇可是一时风头无两。”姜瑜心说的这些,倒是绪以灼不曾知晓的。

她问道:“君家可有后代留存于世?”

绪以灼问的自然不是君虞,如果君家曾经有过那么多人,照理说已然成了清平镇里的大姓,镇上应当还有君家人才是。

姜瑜心却是摇了摇头:“没了,君家最是富庶的时候,将当时家主的嫡长子捧到京城入朝为官,就是这一手埋了祸根。君家以往都是做生意的,哪懂朝政,那位少爷的仕途一路靠钱开路,最多的供奉给了朝中一位异性王,结果异性王谋逆失败,君家也跟着遭了殃,处死的处死流放的流放。过了约莫才七十年,清平镇就只剩下一户君家人了——就是后头被大火灭门的那一户!”

姜瑜心感慨了有一会儿君家这盛极而衰的运势。

“清平镇几百年也就出了您这么一位仙人,见证过火灾的当事人确实已经都过世了。”姜瑜心过了会儿道,“但镇中有个婆婆,她家祖辈上与君家有故,也就传下来了些和君家有关的事。”

姜瑜心眼下带着绪以灼去的地方,就是那位婆婆家。

轿子抬得很稳,几乎感觉不到晃动,但速度并不慢,没一会儿就抬着两人穿过了小半个镇子。轿子被放下后,姜瑜心先一步下了轿,走在前头给绪以灼引路。

目的地是一处两进院落,姜瑜心提前打过招呼,此时院门大敞着,从正门到后院,一路畅通无阻。

后院的天井里,只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坐在藤椅上晒太阳。姜瑜心小声对绪以灼说:“林家婆婆今年九十二了。”

以古代的生活条件,九十二岁能是被供起来的高寿。

绪以灼态度谨慎了许多。

姜瑜心同绪以灼交代完,立刻满面笑容地走到林家婆婆跟前:“林阿婆,久等久等,我给人把您带过来了!” ', ' '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